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河南民权:产业扶贫铺开新坦途

    信息发布者:陈良喜
    2018-09-07 22:48:12    来源:中国产经新闻   转载

      摘要:2016年以来,民权县在重点实施林下食用菌、绿笋、温棚蔬菜、优质花生等致富产业的基础上,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和林果、大蒜、小辣椒等特色种养产业扶贫到户增收项目,已扶持18478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稳定增收,产业扶贫项目真正成为了民权县脱贫攻坚“响鼓重槌”。

    本报记者 刘金瑞 通讯员 张增峰报道

    时至初秋,习习秋风吹拂豫东大地。从民权县城沿310国道一路向西25公里,是双塔镇秣坡村。1938年10月,中国共产党在民权县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,就在双塔镇秣坡村。而今,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小村的“红色气息”,还有村外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大棚里的那片“绿色产业”。

    “党的产业扶贫政策好!引导俺这些贫困户分包大棚搞芦笋种植,这小芦笋价钱好还不愁销路,摘穷帽就靠它了!”8月21日,正在大棚内管理芦笋的贫困户刘胜然喜不自胜。说着,老刘给记者算起了账:芦笋是一年定植,多年采摘,一般可采摘10-15年,每亩2000株左右可采收多茬,当年产量就达1000斤,随着产量逐年递增,第二年亩产可达3000斤。按芦笋市场均价6元计算,每亩产值可达1.8万元,3年进入丰产期后,每年亩纯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,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。“俺分包的这个棚夏茬芦笋已经开始采收了,这一茬收入就3000多块,好着嘞!”

    这两年,双塔镇通过组织考察,实地论证,结合“一乡一业”对接产业扶贫项目,把具有市场前景好、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的芦笋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,采取“财政+金融+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,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大棚绿笋种植,在秣坡村流转土地550亩,财政扶持462.4万元新建芦笋大棚578座,578户贫困户实现一户一棚,涵盖了秣坡等8个行政村的贫困户,单棚年均收益8000元以上。如今,大棚绿笋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的特色主导产业。这是民权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
    在民权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增加农民收入的“牵引器”作用,形成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的“集团”效应,该县突出产业特色,拉长产业链条,重点结合花生种植、绿笋种植、林下食用菌种植、温棚蔬菜种植等特色主导产业,念好产业扶贫这篇“大文章”。“只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,培育特色产业,壮大产业扶贫,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,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!”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说。

    该县将产业扶贫视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,用好产业扶贫这付“妙药”,创新产业模式,强化金融支持,发挥基地带动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力推脱贫攻坚的“牛鼻子”牵牢抓稳。产业扶贫投入逐年增加,大棚绿笋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,该县产业扶贫经验做法多次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进行交流,产业扶贫俨然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“风景线”。

    ——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种出产业扶贫“摇钱树”。利用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——申甘林带6万亩林下土地资源优势,建成了占地1500余亩的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示范基地,发展冬香菇2000棚400万棒、夏香菇种植50万棒,木耳种植70万棒,单体规模位居全省第一。扶持程庄镇13个贫困村2691户贫困户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,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750元,把“小蘑菇”做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“大产业”。

    ——温棚蔬菜种植产业育出产业扶贫“致富花”。绿洲街道办吴庄村着力在选产业、促脱贫上下功夫,着力打造“菜篮子”精品示范工程,联合周边甘庄、刘庄等蔬菜专业村,完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建设1000多座。带动周边200户左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日光温棚蔬菜种植,贫困户每年收入达到3万元,成为远近闻名的温棚蔬菜种植专业村。

    ——40万亩优质花生产业鼓起了贫困群众“钱袋子”。依托全县40万亩优质花生种植这块“知名品牌”,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,以贫困农户为主体,以政府奖补为手段,以科技推广为抓手,实行“合作社+社员+科技户+贫困户”的“一员带十户示范户、十户示范户帮一户贫困户”产业扶贫模式,大力发展优质花生种植产业,带动6320户贫困户发展优质花生种植,带贫比例达24.3%。

    2016年以来,民权县在重点实施林下食用菌、绿笋、温棚蔬菜、优质花生等致富产业的基础上,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和林果、大蒜、小辣椒等特色种养产业扶贫到户增收项目,已扶持18478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稳定增收,产业扶贫项目真正成为了民权县脱贫攻坚“响鼓重槌”。

    脱贫致富奔小康,产业扶贫做保障,老百姓脱贫致富有了“扶贫梯”,才能稳步登上“幸福楼”。为探索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思路,该县同时建立了“多渠道、大口径、全整合”的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工作机制,形成了“多个渠道引水、一个龙头放水”工作格局。

    58岁的赵安祥是程庄镇新赵庄村的贫困户,看到林下种蘑菇脱贫“靠谱”,他也“重出江湖”,担任起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员。“这下俺可是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!”如今,他每月有了3000元左右的工资。和“小蘑菇”做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“大产业”一样,该县伯党乡的花木远销到河北,人和镇的鲜食葡萄走进了省会郑州市场,白云寺镇的小香葱、龙塘镇的小辣椒卖到了京城……

    该县还积极推进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饲养、科尔沁3万头肉牛养殖和光伏发电三大产业扶贫项目建设。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作为政府投资,群众稳定收益的扶贫产业项目,目前,该县投资2.566亿元的129个贫困村的村级光伏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,总装机规模达38.7兆瓦,单个电站年产值达30万元左右,助推了12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带动全县12740户左右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,打造出万亩“蓝色海洋”的新景观。

    “民权在产业扶贫中走出自身特色道路,创出了令人称道的品牌!”前不久,全省产业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民权县召开,该县代表商丘市作为信阳、周口、商丘、开封、新乡东片区5个现场观摩点之一,在全省产业扶贫工作东片区现场观摩评比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,产业扶贫工作得到省委、省政府及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充分肯定。

    责任编辑:黄凌睿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